新闻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: beat365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beat365网址陈岸瑛:如何让“老手艺”成为乡村振兴“金钥匙”(2)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12-04 02:09:28 浏览:

 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,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诠释非遗,即非遗是一种在地性艺术,是民众的艺术、生活的艺术,同时非遗传承人就是在地艺术家。这一诠释与新时代以来我国的非遗保护理念是相契合的,那就是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。也就是说,非遗不是文物,其背后一定有着非遗的传承人、使用者,beat365登录接受非遗的当地民众,以及相关的保护工作者、传播者、研究者等等。基于这一理解,我们就能够把非遗和乡村振兴深刻地联系在一起了。

  新世纪以来,中国出现了很多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人。他们对乡村建设也很感兴趣,于是就有了碧山计划、羊磴计划的诞生,也就是所谓的用艺术去建设乡村文化。相比更加传统的“送艺术下乡”,比如文化相关部门组织各院、团的艺术工作者到某个乡村里去,近二十多年的当代艺术工作者所做的则是“在地艺术创作”,即不再是居高临下地“送给你”,而是放低姿态,熟悉乡村的生活环境,进行身在当地的艺术创作。也就是说,在地艺术创作是与乡村的历史文化、生活习俗高度匹配,甚至邀请当地人一起进行的艺术创作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的艺术工作者还把在地艺术创作推进到了非遗活化的阶段,即通过非遗保护的相关措施重新激活乡村的本地艺术,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形态。这便是一种全新的乡村振兴模式,当然也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 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,即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与交通便利程度。所以我们看,古代的艺术一般都不会聚集在乡村里,而是聚集在城镇中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尽管中国古代的乡村经济确实有着特殊的结构,是非常重要的板块之一,但是90%的非遗、古代艺术都在乡村,这一说法是错误的。所以,我们今天去考察某个非遗项目,要想找到其传承人,基本都要到县、市一级去才能找到。也就是说,文化的繁荣必须依赖于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。所以,以非遗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就必须以县为地域单位,必须要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板块。此外,我们要因地制宜地选择,是从外面请艺术工作者来进行艺术乡建,还是依靠本地非遗传承人进行乡村建设,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乡村类型。对于一些没有文艺活动、非遗项目的乡村,或搬迁村、移民村,我们主要是通过外部输入来进行艺术乡建,beat365登录比如建美术馆、策划艺术节、组织培训等;对于类似黔东南、佛山等地方,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当地的非遗项目,开辟适宜传承人生活与工作的空间。

  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政策,依托非遗保护进行乡村建设,天然具有三个优势:一是非遗保护高度匹配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;二是通过实现非遗保护的特色文化产业化,发展全域旅游,更进一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;三是推动作为在地艺术的非遗形成密集的艺术聚集区,契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目标。简而言之,这三大天然优势就是:天人合一的优势,宜居宜业的优势,文化自信的优势。其中,宜居宜业指的是通过非遗保护实现乡村人员的本地就业,比如云南、贵州等地就有通过保护刺绣工艺来发展乡村产业的,彻底改善了当地人工作与生活的条件,同时也培育了他们的文化自信,使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
  非遗中的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,基本上都是一些造物的活动。不同于工业革命后的制造业,古代没有这么高的化学水平,原材料都源于大自然,也就是靠天吃饭。所以说,传统造物艺术深刻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。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为例,中国的纸与人文艺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比如明清时有名的宣纸,就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。制造宣纸有三种重要材料,分别是溪水边的青檀树、长杆的沙田稻草,以及泾县的山泉水。造纸与做豆腐、酿酒一样,对水的要求是比较高的。只有具备了这三种材料,我们才能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造出宣纸。其具体过程包括燎草、燎皮、蒸煮、晾晒等等,且大约需要一年时间,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。对于现代社会,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,这一生产过程恰恰是一个大自然的孕育过程。不止于此,在酒、醋、豆腐等所有传统的生产过程中,我们都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古人对大自然的亲近。对此,古人深刻总结了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艺术原则,即“天有时,地有气,材有美,工有巧,合此四者,然后可以为良”。也就是说,天时、地气、材美、工巧,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理念。所以,当我们想要依靠传统手工艺来振兴乡村时,也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就像当地推出的宣纸相关的特色文化产业,我们要体验的不是宣纸的生产与消费,而是古人的精神价值。

  茶叶种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最显而易见的抓手之一。比如,湖北十堰就是通过种茶实现了当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。茶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,绝不是喝茶那么简单,而是包含了传统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。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就曾被传到欧洲,使得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刮起了中国风,贵族以喝中国茶为豪,相当于不仅消费了茶叶,也消费了茶的习俗与艺术形式,比如那一时期的欧洲绘画中常出现中国的茶具与饮茶方式。所以,当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,习强调这是“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”的,并进一步指出:“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,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。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,深化文明交流互鉴,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,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。”


 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beat365(中国区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txt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

搜索